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9月9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芒市遮放镇翁角村委会的田间地头生机勃勃,果绿稻黄,村民们又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本报记者随德宏州生态环境局芒市分局(以下简称芒市分局)挂钩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深入实地,探访脱贫攻坚为当地发展带来的成效。
村委会总支书记排大手指着长得饱满、一片金黄的稻谷告诉本报记者,他们村种植的“遮放贡米”,早已是享誉省内外的“名牌米”。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春省表示,在翁角村,100余户“遮放贡米”种植户始终延续着最传统的种植与收割方法,收获的大米不仅色泽金黄、风味醇香,营养价值也十分丰富,市场上的翁角“遮放贡米”销售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几倍,甚至10余倍。
种植“遮放贡米”仅仅是翁角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挂钩扶贫单位的大力帮扶下,该村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等多项措施让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规划布局战脱贫
翁角村委会共有424户19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50人,已脱贫户44户172人未脱贫户24户78人,目前贫困发生率为4.06%,属山区贫困村。
芒市分局自挂钩帮扶翁角村委会以来,在州市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要求,一手抓富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持续巩固提升,进一步压实攻坚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夯实攻坚举措、全员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顺利推进。
杨德权家是从山里搬迁至此的贫困搬迁户之一,面对帮扶干部到家慰问和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双眼笑成了豌豆角。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特别感谢挂钩驻村帮扶单位和村委会的照顾,我家目前虽有一个因病长期躺在床上的病人,但是工作队及时帮我们申请了临时救助和困难低保,所以我们全家没有因此而失去决战脱贫和大家一起共同实现脱贫奔向小康的信心。”杨德权说。
面对部分特殊贫困村民,村两委、工作队认真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定期召开专题会、工作队周例会研究分析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对照贫困户退出5项标准、贫困村退出7项标准、巩固提升20项标准,严格要求驻村工作队、包组干部、帮扶责任人结合脱贫攻坚五级书记遍访工作和“夏季攻势”工作进行拉网式再排查、再走访,全面掌握贫困户家庭的贫情原因,通过定期开展走访、遍访等形式,实时掌握村情贫情,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并根据政策规定在国办系统上进行动态调整。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采取“四个一点”确保建得起、住得下。通过政府补一点、群众筹一点、挂钩单位帮一点、企业捐一点等途径筹措安居工程资金,实施修缮加固、原址重建、易地搬迁3种建房模式,确保每一栋危房都拆得动、建得起、住得进。
截至今年8月,修缮老旧危房49户、原址建设安居房68户、易地搬迁建房41户,让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158户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同时,芒市分局还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积极规划与布局,全力推进教育扶贫与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上得起学,看得起病,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因病返贫。
整合卫生院、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力开展因病致贫筛查工作,清楚掌握贫困群众健康状况,组建1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达100%。
加强医疗保障全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助缴率100%;建成了1所标准化卫生室,有村医2名,确保了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镇。
多项措施助脱贫
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通过产业培育、政策扶持、科技培训等措施,全面实施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加快全村农业产业脱贫步伐。
涉及具体措施,翁角在挂钩驻村单位和镇政府等的统一规划下,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贡米(遮放米)、烤烟、甘蔗、坚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产业脱贫,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产业、能致富、可持续。
此外,芒市分局持续扶持15户贫困户发展坚果种植73亩。目前,全村共种植坚果2000余亩,预计未来3年到5年,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增长1200万元。
扶持7户贫困户种植烤烟26亩;鼓励一部分农户种植贡米200亩。排大告诉本报记者,挂钩帮扶单位通过协调,为贫困户争取小额信贷(贴息2年)12户57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大大促进翁角脱贫攻坚步伐。
在排勒干和罗顺华的家里,本报记者发现除盖起宽敞的“安居房”外,每户家里电视、沙发等一应俱全,在喝上自来水的同时,他们都种上了坚果,养殖了土鸡。
排勒干表示,他除农活忙时回家帮助抢抓种收外,通过农闲时间在芒市等地通过务工增加收入。本报记者还品尝了罗顺华养殖蜜蜂产生的蜂蜜,色泽鲜润,味道纯正香甜。他告诉本报记者,现在的野生蜂蜜市场价在50元至60元一市斤,而且供不应求,他家每年在蜜蜂养殖上有八九千元的纯收入,也因此在2017年就顺利实现了脱贫。
“在翁角,像排勒干等人一样边干自家活,边通过外出打临工增加收入的人不在少数。”排大说。
务工就业,一直是挂钩驻村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力推的扶贫方式之一,全力推进就业转移,开创新的就业和服务方式,确保贫困群众出得去、有收入也被工作队列入规划目标。
创造公益性岗位促就业,聘任了16名贫困群众担任护林员、护路员以及河道保洁员,积极与周边企业协调联系,优先招录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芒市2019年第二次沪滇劳务协作专项招聘会,联合业勤集团开展招聘进村活动,并针对有一定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对象,在实施民房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时,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重点吸收贫困群众参与,培育了一批自立更生、勤劳务实的贫困户。”杨春省说。
对于结对子帮扶,芒市分局着力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开展挂钩单位机关党支部联系基层党支部、机关党组织书记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结对联系,机关党员联系75名农村党员。
如今,18名机关党员联系挂钩帮扶贫困户,经常入户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着力推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芒市分局近年来共向社会各界协调争取资金60余万元用于翁角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和消除“眼球贫困”等。通过鼓励村委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翁角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投入遮放护康养殖合作社,农户年分红达到3万元。
芒市分局分管脱贫攻坚的副局长、驻村工作队员卜玉彪表示:“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很荣幸能同时参与到污染源防治攻坚和脱贫攻坚两大攻坚战中,站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一定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努力把握现状,因地制宜,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保护好翁角的自然生态环境,尤其要保护好贡米基地水源头,发展“贡米稻花鱼”等特色产业,并将其转化成能为群众创收的优势产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各级党委政府和挂钩单位以及工作队必将全力以赴,抱着舍小家顾大家和决战到底的心态,继续巩固脱贫成效,探索致富之路。
“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顺利通过接下来的省级成效考核和最终的国家普查,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卜玉彪说。
本报记者发现如今未脱贫的村民正积极用行动配合新一轮脱贫攻坚,他们的脸上同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23年10月26日 16:42
2023年10月26日 15:58
2023年10月26日 15:42
2023年10月26日 15:35
2023年10月26日 13:33
2023年10月26日 13:10
2023年10月26日 12:07
2023年10月26日 11:33